飞傲的头戴耳机产品线越发壮大了,甚至还实现了“千元档双子星”的美好企划。
具体是在封闭式动圈头戴FT1(999元)斩获VGP2025金赏之后,又很快推出定位更高的开放式平板耳机FT1 PRO(1299元)。
不同于FT1浓郁的动圈味道,新品FT1 PRO明显更“均衡”,更符合当下科学听音观的潮流。
为提升新款平板耳机的易推性、高频解析和动态,飞傲借鉴了动圈耳机的膜片玩法,开发了以PET为基材,“铝+蓝宝石双镀层”的平面振膜,其中第一层的镀铝用于提升音圈电导率,降低耳机阻抗,释放宽动态;第二层的蓝宝石由于硬度较高,可提升膜片刚性,增强高频解析和音色的透明。
据悉,此次振膜的制造采用了源于半导体行业的镀膜技术,有着28纳米级的制程工艺。
此外,膜片厚度仅“1微米”,比该系列定位更高的FT5(2999元)的5微米更薄,接近材料极限。而越薄的膜片,对高频和极高频的振动响应也越快,信息量也越多,且膜片材料弹力更大,更易驱,频率低的信号也能获得更大的振幅。
除了在振膜和线圈上下功夫,飞傲还为之特别设计了均衡磁场的专利结构,旨在让振膜双面磁场强度分布均匀,另外还在单元的两面附着了共计18条高性能磁铁,用以提升磁场强度和强化瞬态响应。
FT1 PRO的灵敏度数据95dB/mW@1kHz,阻抗20欧,结合实际感知,在平板耳机中算是很好推的。
FT1 Pro和FT1一样,把成本和精力都用在了产品本体上,故开箱过程也比较乏味。
另外,和FT1一样,FT1 PRO也附送了同样的配件,也同样具备在该价位上的越级性。
考虑到“大牌、不贵、高质量和突破性的声学技术”,明年的日本VGP2025 SUMMER(2025年6月)势必会有它的身影。
耳罩材质不再是木头,而是新型的“赛钢性”塑胶材料。据悉强度接近铝合金,密度接近塑胶,相对很多平板耳机常用的全金属框架,FT1 PRO这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轻”!官方提供的称重数据是374g,比不少竞品都更轻一些。不过,这个重量也只是在“平板耳机”中,是轻的。
耳垫厚度较大,表面覆有“透气型织物”,触感会比较干燥,织物上布满孔隙,如遇汗水,会散发的比较快,比起类皮材料,这种材质明显利于散热。
容纳耳朵的凹陷区域,尺寸适中,按说不会很拘束耳朵,大耳朵佩戴也没问题。而对于常规的耳型,还会有5毫米左右的冗余。
佩戴体验算是很不错的,但也有一定可能会因人而异。像我会在听很久后,感到头顶有“压迫”感,需要微调角度。另外两侧耳罩对眼镜腿也有轻微压迫,不过,只需把耳罩尽量向前方推,就可以彻底解决。
总体上,除了头顶部位在久戴后会有点压迫,其它都没什么,整体仍算得上是比较优秀的水平。另外,它比我手里其他几个平板耳机,在“便携性”和“重量分布”上,都更好。
我想了下,头顶有较大的压力,还是跟它374g的重量有关,虽说这在平板耳机中算轻的,但横向对比各类单元的头戴耳机,还是“重”的。
和FT1一样,也送了个较高级的带挂绳的收纳包。虽说材质略薄,但聊胜于无。再者,同价位即便有送包的,品质上也不如它这个。
与飞傲K11 R2R桌面解码耳放搭配,3.5插头下的它要比4.4插头听着更润,更耐听。大音量下的自然度也更好。
4.4插头下,它的中下盘会更具真实感和感官震慑力,有着相对我手头很多头戴耳机都更“猛”的表现,且不论音乐的动态和响度多大,它似乎都能充分还原,并牢牢控制住,非常霸道。不够好的是,大音量下听某些中高频较多的音乐时,不如3.5插头下的它那么“柔和”,有些许干涩。
FT1 PRO很有深的低频下潜,低频量感刚刚好,全频层次分明,自然而丰润。
不过,若你对低频敏感的话,也有一定可能会感到稍闷。另外它的人声略远,像是陷入背景乐器所营造的开阔声场中,有时会给人一种“远景呈现”的效果,听着很立体,有厅堂感,音乐的整体性很强,突兀感或刺激性很少。
各频域细节的动态和凝聚性也都十分好,但高频瞬态没有展现出令人想“尖叫”的效果。尤其是在听一些编曲复杂的音乐时,这部分可能会显得不够过瘾。
动态、密度、厚度、自然度都挑不出毛病,但通透性还可以再提升下,我有时会希望它能把极低频再“克制”一下,然后中高频再亮一点。
音色方面,中性、丰润、稳健、略暖,不算活泼,比起其他一些科学HIFI耳机,FT1 PRO的音乐性更好些。也因为声音很立体的缘故,听着很有“音响之美”。不特别注重某些频域毒性的话,我认为它在这个价位,和自家FT1一样,也能“盲狙”的。
FT1更好推,98dB的灵敏度比FT1 PRO的95dB更高,某些自带耳机孔的安卓手机都能把它推很响,而FT1 PRO至少也得配个几百元的小尾巴或是蓝牙解码耳放才可以。
两者三频分布有较大不同。FT1低频量感和中低频都更给力一些,在特定音乐下,会有猛虎下山般的气势,另外人声的锐度和味道也相对更好一点,整体听着比FT1 PRO稍微再亮一点,通常情况下,不论男、女声,它的“情感”表现都会更浓。是一款略带音染的高素质木制头戴动圈耳机。
只是,动圈单元在声音的柔顺感和平滑性上,面对“平面振膜”,存在先天性缺憾,所以,从声音自然和保真的角度来看这俩,还是FT1 PRO更好。
另外,FT1的高频延伸不如FT1 PRO那么自然和舒展,难以像后者那样更轻松地呈现音乐中的一些微弱细节。
最后,FT1 PRO的横向声场明显好于FT1,这让它可以驾驭更多类型的音乐,而且它对纯器乐作品(包括大编制)的还原和在大动态下的控制力也都比FT1更好些,后者面对同样的音乐内容,会相对“拥挤”,就像是各种较大的结像分布在颅内。
2018年初上市售价2999元的SUNDARA(开放式),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但由于实际听感声压不够理想,我本人是一直将其视作较难推的平板耳机。像一些常规设计的小尾巴和HIFI便携播放器,只能让它发出很平淡的声音,所以总体上是个“台式”命。
标配线插头,有着中正、清晰的音质,声音气质较严谨,音色较润泽,密度高,厚度适中,暗部细节可以明晰再现,除了低频可能对某些人来说,不够力道,但除此之外,它都可谓是中档次头戴平板耳机中标杆级的存在。
飞傲FT1 PRO与之对比。虽然灵敏度只高了1dB,但实际听感声压,它却是明显更好推,也更响的那个。音质层面,FT1 PRO的“规模感”大了一圈,动态、声场和密度都更好,音色也比之更润、更暖、更饱满。整体有一种中性、微暖、不枯燥的感觉。
相对不如的是透明度。具体的说,就是对暗部细节或高频泛音的揭示,它不会呈现的特别明显,即便细听时,也都在,但你仍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适当的增加音量,微调EQ或滤波予以增强。
我觉得,假如它的亮度(1k到3kHz)能再增加一些,或是极低频能再收敛一点,按说这个小瑕疵就会迎刃而解,当然,嘴上说容易,真实的操作还是很麻烦的。
FT1 PRO能实现平板耳机中不多见的“深邃自然低音”,同时还能拥有全频域平衡的响应和很强的密度,这对于一个千元出头的头戴耳机来说,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FT1 PRO像是远景成像,有较大的横向和纵深声场,人声稍远了一点,全频亮度稍暗了一点,总体听感很自然;
MV1更近似“中景成像”,人声距离近,且形态较大。整体亮度稍高,听感比较爽快、也比较自然。低、高频器乐有分布于上下左右四周的感觉。但由于横向声场不够开阔,所有声音元素凑一起,就会略显拥挤。不过这在换线后,会有所改善。
这两款头戴耳机对比,论厚实度,似乎有并驾齐驱的感觉,但是索尼MV1声场确实相对较窄,低频比FT1 PRO会显得过于饱满。FT1 PRO的低频量感虽说也不算少的,但控制力和展现形态却还是自然许多,而这也促进了它其余频段线条的舒展。
从HIFI角度看,MV1在FT1 PRO面前,并无真正意义上的优势,顶多是听感差异化的胜出。当然,MV1的企划目标是为360RA音频而设计的工具用耳机,风格不同,也很正常,购买的话,各取所需就好。
和对比HIFIMAN SUNDARA时一样,FIIO FT1 PRO的易推性又一次让人惊喜,有着同等音量下,明显更好的响度和饱满度体验,非常“省心”。
DT990 PRO人声厚实度和真实感不如FIIO FT1 PRO,低频饱满度和动态比FT1 PRO也弱一些,但高频能量比FT1 PRO强一些,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这不够“科学”,但其实这会带来更明显的高频泛音和空气感,利好解析和女毒。
总之,FT1 PRO的动态、自然度、密度都比DT990 PRO(80欧)强,你能感到它像是储存了很多力量,随时准备爆发。
总结:1299元,大厂出品、平板耳机中不到400克的很轻重量、比较理想的佩戴体验和实际听感声压,实打实的“科学”HIFI频响。高密度、耐听、润泽、暖色、澎湃、大声场。
创新的高品质机身材料、高标准的人体工学设计,以及相对竞品更丰富或是更具品质感的配件。
这就是FIIO FT1 PRO,一款面向2025年的,新一代中高档头戴平板耳机,强烈推荐!
广告声明:文中若存在对外跳转的链接(涵盖商品链接、超链接、二维码等各类形式),其目的是为您呈上更多与内容相关的产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别。但我们不对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烦请您谨慎参考,依据自身的需求与判断来做出决策。
森海塞尔(Sennheiser)MOMENTUM 4无线主动降噪无线蓝牙 头戴式耳机 白色
雷蛇(Razer)旋风黑鲨V2系列头戴式电竞电脑游戏耳机耳麦被动降噪7.1环绕声通讯麦克风 旋风黑鲨V2专业版(USB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