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应急管理局以创新开路 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水平发展

日期: 2025-08-08 11:11:10 作者: 产品消磁

  

东营市应急管理局以创新开路 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8月5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东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邢金书,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锐,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李秀美,市应急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张辉,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巡查督查科科长薄其蒙,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邢金书介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应急管理局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科技赋能为抓手、以精准治理为路径,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这一主线,以安全生产强基固本年行动为抓手,狠抓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实,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保持“双下降”,没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有力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东营市应急管理局推行清单管理,构建精准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指导市直部门梳理监管行业、对象“两张清单”,消除监管盲区;推动17个市级专委会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严格执行6项工作规范,有效凝聚行业监督管理合力;组织并且开展安全生产“一清二实”摸底明责工作,指导县区、功能区分类建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监管责任“两张清单”,确保安全监管底数清、责任明、无遗漏。压实企业责任,构建企业自治机制。组织并且开展对金属冶炼、道路运输、消防等4638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培训,与6578家次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谈话,提升“关键少数”履职能力和履责自觉;指导3826家企业制定一线岗位“两单两卡一标准”,提升员工“明职责、知风险、会操作、能应急、会排查”能力;指导5238家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激发全员隐患排查积极性。加强分析研判,构建精准管控机制。围绕年终岁尾、“五一”假期、夏季汛期等重点时段,以及森林防灭火、涉水旅游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环节,及时开展风险分析研判,拉出风险清单,明确管控措施,做到精准管控。四是深化固化总结,构建长效提升机制。坚持边整治、边规范、边提升,围绕清单管理促精准治理、警示教育推责任落实、协调联动聚救援合力等方面,创新形成《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指引》《“九小场所”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手册》等一批制度性成果,固化完善“干什么、怎么干”长效监管体系。

  邢金书表示,作为全国首批18个试点城市之一,建成并常态化运行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和8个行业专项平台,实现城市主要安全风险“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是被国务院安委会发文肯定推广试点建设经验做法最多的地市之一。创新打造大型油气储存基地信息化监督管理模式。打造以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平台为基础,以视频监控、紧急切断、气体检测、雷电预警4大系统为支撑,以人员定位、智能巡检、气云成像泄漏检测等N种功能为辅助的“1+4+N”智慧库区信息化监管新模式,示范企业单日平均违章行为从12.7项下降到2.3项,为企业减少高危巡检岗位人员30%以上,人员工作强度降低40%以上。深化“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组织对15家新一代信息化系统试点企业系统建设情况开展对标检查,培育垦利石化、齐润化工、神驰石化等一批示范企业,加快完善工艺生产报警优化管理、自动化过程控制优化等系统应用开发部署运行工作,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深层次地融合,打造形成危化品企业信息化监管的“东营样板”。探索推进安全通信数据在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应用的国家试点。在广饶化工园区试点上线运行安全通信数据监测预警系统,搭建“企业人员数量异常、高危企业开工异常、停产企业违规复产、未报备违规停工”等信令数据验证分析模型,对试点园区内35家企业人员进行实时、远程、智慧、无感的信令监测,为园区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等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范式。推动非现场执法提档升级。在构建“高空瞭望+无人机”云端执法模式基础上,开发建设非现场执法数字化平台,打造“硬件+软件”“线下+线上”双轮驱动执法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安全生产网上巡查执法大队,2024年以来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80余起,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骨干业务培训班上作了典型介绍。

  东营市应急管理局创新开展常压装置探伤漏点检测,聚焦常压装置设施检测“盲点”,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第三方深度参与”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查找常压装置设备变形、开裂、腐蚀等结构缺陷和密封失效漏点,并分类及时进行处置,有力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2024年以来,东营市应急管理局组织了对398家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具有泄露风险的6579个常压储罐、12797条附属管道、94.2万个泄露密封点完成探伤漏点检测,发现消除问题2697项。持续深化危化品企业诊断帮扶。借助国内顶尖机构智力技术优势,诊断评估企业830余家,指导企业深挖彻改安全风险隐患3.9万余项,溯源提出安全管理改进提升措施2200余项;自主创新制定炼化、精细化工、丁二烯等3个重点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指导手册,以及可燃气体压缩机组、双氧水储罐、催化裂化装置13类等关键设施风险辨识管控指导手册;线上推送“安全五分钟”安全管理科普950余期,为企业精准管控风险提供技术支撑。打造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培训样板。作为全国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3个重点联系点之一,通过采取案例教学、实操实训、桌面演练等实战化培训方式,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工伤预防培训“两基地一园区一平台”,全方面提升安全培训质效。2024年以来,完成1031人次三类包保责任人和5084名三类重点人员集中轮训,并将企业一线员工纳入培训体系,分类制定仪表自动化、化工装置等8类线上培训内容,累计培训一线人。

  东营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围绕省内外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拍摄并制作了警示教育片《生命之鉴》,并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集中播放,扩大警示教育效果,并组织并且开展“抓警示教育、促安全发展”活动,基层单位和企业集中观看警示片8000余场次、观看人数20万余人次,实现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部门安全监管人员、企业从业人员的“三个全覆盖”。通过拓展应急科普成效,举办了第三届“居安思危”应急安全文化活动,开展应急科普作品征集、“一封安全家书”“隐患随手拍”等10项特色活动。联合东营电视台、东营日报等主流媒体、重点网站,策划推出“全民安全公开课”“应急科普走基层”“我为安全代言”等系列宣传节目和网络直播。东营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了东营应急新媒体工作室,聚焦隐患查找、风险辨识、灾害应对、避险逃生等安全应急常识,拍摄制作“安全守护者”“查找身边安全风险隐患”“奔跑的超哥”“安全五分钟”等系列应急科普短视频,极大的提升了安全宣传的实效性和美誉度。提升教育培训质效。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高规格组织全市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东营市第二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大比武。开展“百名专家进千企”活动,助力企业辨识风险、整治隐患。创新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明白人”培育活动,帮扶小微企业培育“明白人”1578名,推进企业主动“抓安全”“管安全”“会安全”。

  东营市应急管理局通过组建市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完善了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综合、专业、社会等救援力量快速集结、协调作战,全方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灾害风险预警,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联合会商机制,及时分析研判自然灾害风险、提供防范建议,发布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7期,制发防范调度通知16次、预警提示函12期、预警提示信息20万余条次。切实推动了各行业领域防范措施落实落地。东营市应急管理局通过优化应急队伍建设,指导了876家高危行业企业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和1810个村(社区),建立起了5-1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夯实应急处置基层基础。强化应急预案演练。科学编制2025年市级应急演练计划,已组织并且开展市级演练7次,顺利承办全省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拉动演练、全省地震救援跨区域实战拉练、全省海上综合应急演练。

  下一步,东营市应急管理局将持续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以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众新闻记者 杜美萱)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